解放区坚持将党员档案电子化工作作为推进基层党建标准化、规范化、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来抓,通过选准切入点、明确发力点、抓住关键点,精心组织、周密部署、扎实推进,切实推进各项工作提质增效。
选准切入点,凝聚工作合力。试点先行。选择5个街道为试点,通过到先进地区实地学习、街道相互观摩等形式,深入了解电子化档案管理的操作流程、数据安全及后续维护等方面的关键要素,为全面推广党员档案电子化工作奠定基础。统筹力量。各街道选取责任心强、熟悉党务的5名年轻干部组建“档案电子化突击队”,接受系统培训,签订保密协议,确保工作效率和质量。建立“党员数据集中处理中心”,下拨专项经费,配备标准化设备,实现资源集约、流程统一。完善机制。建立“周调度、月通报、季评估”机制,及时掌握工作进度,研究解决工作堵点难点。先后召开工作调度会1次、现场办公会2次,协调解决难题、全面推进工作。目前全区完成村、社区党员档案电子化18300余份。
明确发力点,规范流程标准。前置审核。严格执行“先审后扫、凡扫必审”原则,以党建e家、全国系统党员信息为依据,逐份核对党员入党志愿书、转正申请书、政审材料等关键信息,从源头上保证档案真实、完整、准确。规范操作。制定《党员档案电子化操作规程》,采取“街道+村(社区)+党员”的编码方式,对在册党员档案进行重新梳理编号。明确党员档案归档材料清单,并按照“一人一档”的要求,逐一登记党员基本信息、档案编码等,建立发展党员全过程档案。数据备份。对录入的党员电子档案数据进行定期备份,并建立严格的数据访问权限管理制度,确保党员电子档案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。
抓住关键点,实现常态长效。日常管理制度。统一建立党员档案收集归档、查(借)阅登记、转递接收、保管保密等党员档案管理制度,形成责权明晰的管理体系。对档案信息进行定期更新、审核与备份,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,实现党员档案“有据可查、有章可循”。安全保密制度。完善党员档案查阅、转接、归档等各项制度,加强档案管理人员培训、管理和监督,严格落实档案安全保密要求,完善安全防护措施,确保档案实体与数据安全双保险。同步推进制度。与提高发展党员质量同步推进,通过电子档案的全面记录与动态更新,直观了解党员的成长轨迹与表现以及村(社区)党员年龄结构、发展情况,为不断拓宽发展党员领域、优化党员结构提供参考依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