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中星街道李河村集中维护10余处自来水管道漏水点,解决了困扰村民已久的问题;东方红街道南北苑小区硬化地面85平方米,有效化解居民停车难题;太行街道阳光社区打造700平方米的全民健身场地,配备笼式球场、健身器材等,居民锻炼有了好去处……
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,山阳区以“开门教育”为抓手,主动倾听群众意见、接受群众监督,一体推进“学查改”,在一件件为民实事中检验学习成果,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。
办实解民忧的小事
在区委组织部开门教育座谈会上,兼职网格员、党群议事会主任李明教提到田源菜市场门前的“烦心路”,“车借人道”、游贩占道经营现象突出。区委组织部迅速协调城管局、消防大队、公安分局、东方红街道办事处等部门会商,通过增划一条消防安全通道,“变堵为疏”解决基层治理难题。
学习教育开展以来,区委组织部坚持走前头、作表率,以更高标准、更严要求带头开展好学习教育。常态化落实部务会成员联系街道、区直部门制度,聚焦工作中的重点、难点问题,通过实地走访、座谈交流等方式,同谋划、同研究、同推进,确保各项组织工作取得实效。一段时间以来,收集并解决问题15条。
“别看我们年纪大,调解矛盾、组织活动样样在行!”70岁的联络员精神矍铄,参加志愿服务干劲十足。
近日,“冬香好妈妈工作站村(社区)服务中心”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,54名“冬香好妈妈工作站”骨干联络员分别派驻各村(社区)服务点,积极带动志愿服务力量下沉村(社区)、进网入格,创新开展矛盾纠纷化解、家事调解等9项志愿服务工作,精准化解基层治理中的“小疙瘩”,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山阳区聚焦群众身边小事,以小见大,促进基层网格与社会组织、志愿服务深度融合,真正变“单打独斗”为“握指成拳”,着力打造基层治理新格局。
办好暖民心的实事
盛夏时节,骄阳似火。走进定和街道新兴社区合家安老年助餐点,便闻到了阵阵饭菜香,工作人员正忙着将刚出锅的饭菜分装进餐盒,准备为社区老人上门送餐。
“近期,高温天气不断,不少老人都有点外卖的需求,我们提供送餐上门服务,让老人不出门就能吃到营养可口的饭菜。”物业工作人员边打包饭菜边说。
“做饭难、吃饭难”一直是困扰高龄、独居、失能老人的问题。区民政局创新开展“养老设施+”“餐饮企业+”“中央厨房+”“小区物业+”等老年助餐服务模式,推动建成各类助餐服务设施34个,累计服务超5万人次。
区人社局在优化就业环境方面持续发力,通过建立健全全面摸排、精准帮扶、跟踪问效“三位一体”闭环帮扶机制,保障重点群体就业。目前,已开展“家门口”微型招聘会80场,提供岗位2000余个。
区残联积极整合辖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、3家康复机构、5家村级卫生室等医疗、康复服务资源,着力构建覆盖全区的三级康复服务体系,让残疾人在“家门口”就能享受优质便利的康复服务。
开门搞教育,学习教育才能出实效。截至目前,全区各级各单位共征求群众意见建议500余条,办理涉及教育、医疗、城乡建设、社会保障等领域民生实事362件,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。
办成促发展的大事
“在政府的领导支持下,我们积极抢抓发展机遇,赢得广大客商的认可和赞许,也坚定了医药行业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信心。”云台山医药总经理杨文中在现场激动地说。
山阳区通过搭建高效、精准的交流合作平台,召开医药行业产销对接会,组织辖区重点医药生产及流通企业,30余家市直医疗机构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、民营医院面对面交流,推动3家重点医药企业与多家医疗机构达成合作意向并成功签约。
“企业发展中存在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?”山阳区以“学查改·以企观政服务企业大走访活动”为抓手,区委常委班子带头践行“四下基层”制度,主动问企所需、解企之困。现场对接银行,帮助焦西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争取信贷额度支持;聚焦银都花园20多年的办证难问题,多措并举、强力攻坚,妥善高效化解矛盾隐患;以“风起山阳 金桥连心”品牌搭建政企沟通桥梁,组织开展“三师”进企业政策宣讲会,覆盖企业20余家……随着一件件实事落地见效,发展“活力”正在山阳持续释放,绘就“学在深处、干在实处”的学习教育生动画卷。